如何给孩子讲故事
如何给孩子讲故事
小一班
故事是孩子喜欢的文学形式之一,蕴涵着丰富的认知、情感、审美、道德等方面的价值。孩子的发展与年龄的关系非常紧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思维有很大差异,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来选择作品。
针对3~4岁的小班孩子,家长应该为其选择内容单纯、情节简单、形象生动的故事,使用儿童化、拟人化的语言,多使用态势语,语速放慢,重点语句可以适当重复。
儿童化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1.词语运用的儿童化
选择词语要遵循“以浅代深”的原则,说话时要多用表示具体概念,表现色彩、形态、动作的词,多用叠音词、感叹词、语气词。
2.句式运用的儿童化
句子要更短小一些、简单一些,附加成分尽量少,适当重复。
3.语情、语境的儿童化
对孩子说话要多注入一些情感因素:节奏较慢、语音和谐悦耳、声调愉快柔和、语气委婉坚定、节奏鲜明匀称、富有音乐美、语气“柔”一点儿、语调“甜”一点儿等。
另外,语言不妨有趣些,多使用修辞手法,使口语生动活泼。如形容天热,可以说“天真热,能热死四百头大象”,这样饶有风趣地说更能吸引孩子。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对故事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加工,注入孩子喜爱的趣味因素,以趣促学、寓教于乐。如经典童话故事《丑小鸭》,这是一个非常受孩子喜爱的作品,但如果照着叶君健先生翻译的安徒生原著来讲,恐怕大多数孩子会无法欣赏。家长讲故事时要尽量减少描述性的句子,删掉句子中大量的修饰语,把长句改为短句,以适应孩子的语言接受能力。
故事中的角色往往会给孩子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好的故事会让孩子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随着角色的喜怒哀乐而心情起伏。因此,讲述故事时要对故事角色进行加工,塑造恰当的角色形象,还可以用拟人化的手法让故事中的角色更加生动,以帮助孩子了解角色的特点和个性,从而更好地领会故事的意义,获得更愉悦的审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