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青第三主题学习故事-泥人趣玩
“游戏中的幼儿”学习故事
泥人趣玩
观察者:王青青
观察时间:2023.4.24-5.26
班级:小3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经常带领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陈鹤琴先生曾说过:“让大自然、大社会成为孩子们的鲜活教材。”孩子是大自然的宠儿,也是大自然的追随者,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风一沙都能引起孩子的驻足,激发孩子的兴趣。大自然是一本活教材,它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自然材料,小朋友决定用泥巴,充分直观地感受和探索大自然的一切事物。本次活动源自绘本《泥人阿喜》,孩子们非常渴望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和泥巴来一次亲密接触。因此我们生发了“泥人趣玩”班本课程。伴随着孩子们的好奇与疑问,我们的泥土探索活动开始了……
【探寻——阿福阿喜】
惠山泥人是无锡的特色之一,在许多的古街,如南长街,惠山古镇中,我们都可以寻找到惠山泥人的踪影,那么惠山泥人在哪里呢,假期期间小朋友与家人一起去寻找与探索啦,一起来看看,我们找到的惠山泥人是在哪里呢,它又是什么样的呢?
欣欣:“我知道我知道,泥人就是泥做出来的。”
冠冠:“我见过泥人,南长街有。”
依依:“阿福阿喜好可爱哦,我好喜欢。”
【巧识——泥人】
“乃泥捏个泥某某,阿福阿喜笑嘻嘻,胖嘟嘟,圆乎乎,无锡人人才干喜”这讲的就是我们无锡可可爱爱的阿福阿喜,泥人是怎么做的呢?
运用智慧将泥塑传统工艺和无锡民俗文化加工成一个个趣味游戏,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孩子们主动参与其中,尽情游戏泥巴,提高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家乡的民俗文化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爱玩泥巴是孩子们共同的的天性。商店里五颜六色的橡皮泥虽然漂亮,但远不及真实的泥土更能吸引孩子们喜爱的目光。孩子们在玩泥巴的过程中学会了搓条、团圆、压扁、粘合、塑形等泥工技能,他们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交流讨论、动手动脑尝试新玩法,在与泥巴的游戏中亲近了大自然,开启思维想象的大门,进行自由创作。
小朋友们精读绘本《泥人阿喜》,小朋友们对绘本里的画面内容尤其感兴趣......
小朋友们运用陶泥在圆形卡纸上自主涂鸦设计,用陶泥在圆形脸蛋上画出小朋友的五官,从而来进行签到,小朋友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对其十分的感兴趣。
幼儿用泥巴作画,运用自然材料画出幼儿喜欢的任意图案.....
孩子们就地取材,通过泥巴加水,制作湿泥巴,在喷水的过程中,孩子会观察到泥巴与水例不同,泥巴的稠稀程度不同。
孩子们用粘土、木片、扭扭棒、彩纸、固体胶、自然材料等进行“泥人”博物馆活动。博物馆里有阿福阿喜、小朋友们自己做的小泥人......一个个可爱生动的形象在孩子们手中诞生。
“泥人趣玩”的主题活动还有很多,在区域活动中延伸......
阅读区内小朋友们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幼儿通过“阿福”“阿喜”手偶进行角色表演。
有趣的绘本故事,幼儿通过表演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体验有趣的故事情节,在表演的过程中,多说、多做,极大程度地给幼儿创造了讲述的机会。
美工区内带领孩子观察、交流、感受、体验,训练五感的感知能力,训练孩子的联想性思维、抽象性思维、探索并开启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其观察事物的敏感性,给予孩子充分的绘画空间......
益智区内幼儿选取阿福阿喜操作底板并根据图示选取对应的拼图碎片进行拼凑。完成后与示范图进行对比,完全一致即完成。在操作中感受拼图活动中的趣味,观察力和耐心得以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得以提高。
娃娃家内开设了“弄堂小厨房”,孩子们利用泥制的各种水果、盘子等超市必备物品,大胆模仿成人间的厨房活动,在游戏中能发现断货及时补货,能根据顾客的需要进行交易活动,体验参与角色游戏的快乐。